您好,欢迎浏览攀枝花广电传媒网! 加入收藏 登陆 | 注册
攀枝花广播电视台官方微信
攀枝花手机台下载
多国“啃老族”,从年轻“啃”到年老
时间:2019-03-01 15:48:34


我们最早知道外国有“啃老族”,应该来源于日本。如今,超过400万35岁至54岁的日本人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当人们感叹日本“啃老”问题无解时,西方国家也正在发生变化——“啃老”已成为全球现象。


日本:子女“愿啃”,父母“愿被啃”


1997年,日本中央大学社会学教授山田昌弘为日本“啃老族”发明了一个词——单身寄生族。20多年过去了,最早的“啃老族”变成了“啃老前辈”。


2018年57岁的野口,在其34岁时因公司裁员丢掉工作,接着老婆离他而去。心灰意冷的野口返回老家  玉县,与母亲一起生活至今。野口平时“宅在房间”,饭菜都是由母亲送到房间门口。


野口的母亲洋子今年82岁,丈夫很早就去世了。随着年龄增长,洋子越来越担心:


“如果我死了,儿子怎么办?”



近几个月,她开始利用一切关系为儿子找工作,还让女儿帮忙写求职书,甚至在学历、特长上“掺水”。


一些朋友与社区工作人员告诉洋子,这些事应该让野口自己做,她不以为然道:


“是我自己愿意养着他,不关他的事。”


像野口这样的“啃老族”,在日本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


日本内阁2018年6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不工作、不上学或不参加任何培训活动的人超过116万,约占日本劳动年龄人口总数的2%,其中,40岁至54岁年龄段有45万人。35岁至54岁人群中,与父母居住在一起的人超过400万。


对于“啃老”问题,日本政府与社会难以找到对策。


如果政府出台对“啃老族”不利的政策,爱子心切的老年人说不定会用选票来表达不满。


更何况在大多数人看来,“啃老”只是家务事,一个“愿啃”一个“愿被啃”。


美国:“我这么做是明智的,

可以为将来做打算”


道森夫妇在美国马里兰州首府所在地安纳波利斯的海边经营一家餐馆。


“我们老了,想退休了。”


在一次交谈中,道森太太这样说。记者以为,他们会卖掉餐馆住进老年公寓或养老中心,就像大多数美国老人一样。但道森太太说,如果卖了,大儿子一家就没地方住了。


这个大儿子也曾出去闯荡过,但30岁时又重新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之后还成了家,并且生了一儿一女。


如今,大儿子夫妇负责在后堂打理餐厅事务,孙子孙女完成高中学业之余,承担服务员的工作。


“我们去世后可以将餐馆作为遗产给大儿子。问题是,我们现在没有办法养老。”道森太太不住地叹气。



道森太太的儿子是年龄较长的美国“啃老族”。事实上,“归巢”现象在美国年轻群体中也十分普遍。


根据美国皮尤中心的调查,2016年,美国25岁至29岁的年轻人中,有33%与其父母或祖父母住在一起。该数据创下75年来的新高,几乎是1970年的3倍。


“我这么做是明智的,可以在省房租的情况下为将来的事业与生活做打算。”


27岁的安妮·卡斯纳兹这样解释她为何与母亲住在一起。与卡斯纳兹不一样,30岁的杰奎琳·布比恩回到父母家,是为了“保住”她的工作。


梦想成为电影导演的布比恩获得了一份音乐视频导演工作,她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问题在于工资太低,无法维持生活。为了追求事业,只能回家。


为何美国年轻一代“啃老族”陡然增多?


美国《纽约时报》分析称,因为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美国年轻人经历了“不幸的经济发展趋势”,他们大学毕业时正值房地产和金融体系遭受经济危机,导致他们负的债比以往毕业生都多。


巴西:“经济不景气,我也没办法”


“对于罗德里戈,我真是非常非常头痛。”


一向开朗爱笑的塞尔吉奥谈起他的小儿子时止不住地叹气。这位年过70岁的巴西老汉不停地用手指揉搓太阳穴,似乎是想揉去烦恼。


塞尔吉奥年轻时在通信公司工作,收入颇丰,现居住在里约热内卢的巴哈区,是这个国家中产阶层的缩影。


小儿子罗德里戈曾在里约热内卢一所私立大学学习工商管理,毕业那年正赶上了巴西严重的经济危机。自2015年以来,罗德里戈一直在家“啃老”。


“为了帮儿子找到工作我想尽一切办法,动用关系,都没有结果,我自己也很内疚。”


塞尔吉奥说,“罗德里戈曾跟我说工作也可以找到,但是收入太低了。”


即便如此,塞尔吉奥坦言,儿子在家“啃老”的日子没有给家庭氛围带来太多负面影响。



像罗德里戈这样的青年在巴西还有很多。


根据巴西地理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巴西15岁到29岁年龄段的青年共有4850万,其中既没有工作也没有在校学习或参加技术、职业培训的“双无”群体有1120万,约占该年龄段青年总数的23%。


“双无”群体数量长期增长将给巴西经济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因为不仅国家未能充分利用年轻人的生产力,同时这些人在未来将更加难有作为,因为他们掌握的知识将变得愈发过时。


专家对于在短期内扭转“双无”群体增长的局面持悲观态度:这是一个结构性问题。


当前巴西政府仍面临不小的财政危机,可能无法给“双无”群体提供更多的资金。


德国:年轻人的“青春期”延长了


21岁的本尼是慕尼黑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学生,每天在学校完成学习任务后,他开车40分钟左右,回到35公里外的小城格隆——他的父母家。


“两年前高中毕业后,我曾经试着找公寓。但后来我放弃了出去住的想法,一是房租太贵,二是合租公寓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本尼说,家里不同,这里很干净,冰箱永远满满当当,妈妈每天都为他准备饭菜。


“我每周也都会做家务,帮忙修修草坪。在家里我能享受生活,也能安心学习。”


本尼的母亲克劳迪娅是一名公务员。她说,自己18岁上大学时搬出父母家,而她丈夫在16岁时就独立了。


“时代不同了,我们会给孩子更多时间。”克劳迪娅说。


“以前,年轻人在高中毕业后就从父母家搬出去了。但是近10多年来,德国社会发生了显著变化。”


德国汉堡大学青少年研究学者马努拉·海因茨说,德国年轻人的“青春期”延长了,他们的“自我发现”阶段持续需要更长时间,在此期间,他们更想待在家里寻找未来的方向。



在德国,“啃老族”被称为“妈妈酒店”。德国联邦统计局2016年的数据显示,约62%年龄介于18岁到24岁的年轻人选择不离家。25岁人群中,仍然有1/3待在家中。


“这是一个欧洲问题。”


德新社一篇报道称,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该地区35岁以下与父母住在一起的群体的比例达到40%以上。


还有很多人是搬出去又回家的“归巢者”,他们的平均年龄为36岁。

来源:半月谈

发表评论